找到相关内容217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月溪禅师答:据弟子所见,万物皆是六根六尘六识,一即是根本无明,如此用心,似乎有个入处,特不知合乎禅宗参究功夫否?

    ;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”者,是指见闻觉知之认识;自性能生万法,是遍满虚空,包罗万象。 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530811045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若能见性,烦恼妄想,皆变为自性。是否?

    北京牵广权   问:一人说:一念未动前,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若能悟得,但要除却烦恼妄想,然后方能证得;照我解说,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,不是本来面目,一念未起前是无始无明,非本来面目;烦恼妄想从外来,何干汝事?烦恼妄想从内有,除了又起,是有轮回;一念不动是见闻觉知的净缘,起烦恼妄想是染缘,染缘净缘除了,是空空洞洞的无始无明;自性是真知真觉如如不动的,除却染缘、起染缘,与自性了不相干;若能见性,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562611053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卧轮之断了,不免又起,起了又断,乃是轮回。是否?

      北京李广权   问:“卧轮有伎俩,能断百思想,对镜心不起,菩提日日长。”六祖闻之,曰:“此偈未明心地,若依而行之,是加系缚。”因示一偈曰:“惠能没伎俩,不断百思想,对镜心数起,菩提作么长?”照我解释,能断百思想,乃见闻觉知之净缘,六祖之没伎俩,乃指自性本无伎俩可言,对镜心数起,乃指一念不可断,妄念转为菩提也。卧轮之断了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011011060.html
  • 明空不二

    明空不二(摘自《活的智慧与方便》)作者:宗萨钦哲仁波切究竟的智慧是佛性的根本,也就是我们讲的“无知”的相反,也可以说是一种了解、一种觉知。如果我们知道觉知的主体,这就是究竟的智慧。相对地来说,智慧可以说是一种敏锐的觉知,这觉知是可以培养的。比如经过修定,或者修行、修法,我们便能够得到智慧。所谓“得到”的意思,并不是从外取得,它的意思是因为我们本来具有,所以可以得到。但是从绝对的观点来看,无明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5345717.html
  • 禅修对现代生活的适应

    命。最后,并能完全真正地解脱了贪欲、瞋恚、愚痴。而圣弟子所要「明」的是什么呢?不外是清楚地觉知自己行为的善不善、有罪无罪、染污不染污等等,也就是要看清自己的身心现象以及其实相。能看得透彻时,就是「如实...正念正知,也就是对自己的身体(色蕴)、感受(受蕴)、心识(识蕴)、诸法(指心上呈现的念头及五盖等心理)要能时时觉知并且了知其生灭等实相。所以,在禅修的训练上,除了所观察的对象(所缘)是以自己的身心实相为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347822.html
  • 什么是正念

    什么是正念?   /张慈田   正念(Samma-sati)意谓著警觉、注意、记住、紧系、不忘失。正念是成就任何事物最有效率的工具,不管是应用在观察身体的、精神的或是任何行动,可以防止散乱与出错,有助于清晰明了事物的原原本本。   正念是直接的体验,见到事物正在发生的真实状况,而不加以好恶的排斥或接纳,因为任何的排斥或接纳皆是渗入自我意识的结果,透过仅仅警觉、注意、念念分明的见闻觉知过程,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852464.html
  • 问: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?

    遍道。’新译曰无上正等正觉。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。法华玄赞二曰:‘阿云无,耨多罗云上,三云正,藐云等。又,三云正,菩提云觉,即是无上正等正觉。’智度论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8050680011.html
  •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

     人们看到圣人的画像,寺庙的佛像,阅读佛经,以及在夜梦中所历种种境界,凡有感于 心,皆属感应。   一切唯心造,无心一切无。自性虽然能够感知万物,但是自性的本体的是无形无相,无声无嗅,无有见闻觉知的。人们无论在夜里,还是在白天,见闻觉知到的一切存在,均属于心外之物,而非真实佛性。人们对闻觉知到的存在心生贪著,就会被幻境所转,而遗失心之本体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502488776.html
  • 问: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?

    一切无。自性虽然能够感知万物,但是自性的本体的是无形无相,无声无嗅,无有见闻觉知的。人们无论在夜里,还是在白天,见闻觉知到的一切存在,均属于心外之物,而非真实佛性。人们对闻觉知到的存在心生贪著,就会被...心外皆属虚幻,无一真实。真正的佛,是无相的;有相的,就不是真佛。学佛修道者应坚信释迦牟尼佛在《金刚经》中所说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”的道理,对于各种感应,对于见闻觉知到的一切存在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5514094733.html
  • 生活禅修指引(讲义摘录)

    的观想         第三讲:六尘中的寂静         第四讲:觉知与觉醒         第五讲:观照流动和变化         第六讲:认知的盲点及发现         第七讲:...晚上七时半至九时半   地点:法味书院电话:7625994 第一讲:让身心柔软下来 *身体松紧状态的觉知   身心柔软的练习大致可分为两部分,第一部份是以意识觉知身体松紧的状态,而且要随时都有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1739672.html